据大公报报道,全球出现去美元趋势,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大厦开始动摇。印度外交部4月1日宣布,印度和马来西亚已同意用印度卢比进行贸易结算。巴西政府早前亦表示,已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而在印尼举行的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正式会议,其中一个议题是讨论如何减少金融交易对美元、欧元、日圆和英镑的依赖,转向以当地货币结算。
美国在破坏国际经济秩序
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在推特称:“这是严重的问题,美国的政策过于强硬,使其他国家都想抛弃美元。”直言快语的马斯克指出了美国和美元的痛点。更透彻一些,全球去美元趋势,与其说是“政策过于强硬”,还不如说是美国霸凌、美联储太过功利。总之,美国过度消耗国家信用,美联储粗暴压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价值。这不仅让各国感到焦虑,也动摇了国际经济秩序的基础,倒逼各国去美元,以确保各国金融市场的稳定,降低美元不稳定带来的损失。从印度、巴西和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的去美元举措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或“大水漫灌”或“粗暴加息”的极端行为带来的损害可谓刻骨铭心。
【资料图】
美联储“大水漫灌”,疯狂印钞时会使美元贬值流向全球,热钱涌来或带来短暂的经济繁荣,却也容易造成泡沫,幷催生难抑的恶性通货膨胀。当然,无底线的货币宽松政策,在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导致美国通货膨胀,让消费为主的美国失去经济动能。在此情势下,美联储又会通过“粗暴加息”抑制通胀,导致美元升值,造成全球货币贬值资金外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受到的冲击最大。酿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美联储加息让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本周期的美联储极端政策则使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承受更大风险。
西方发达经济体也受美联储极端货币政策反转带来的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之害。美国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以及欧洲的瑞信突然“爆雷”,更暴露了美欧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幷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虽然美联储和财政部迅速救市缓和了危机,但也凸显美联储货币政策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榨取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剩余价值的政策已到极限,到了风险无处不在和随时“爆雷”的地步。<nextpage>
“去美元化”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降低风险的现实选择。值得关注的是,以沙特为首的产油国,则使石油美元机制变得松动。中国和沙特已经签署了重大的石油合作协议,包括内地一家石化公司引入沙特阿美作为战略投资者,两国还合作建设石化和炼油综合体,为中沙石油交易使用人民币结算打下了基础。
上世纪七十年代,沙特和美国达成的石油美元机制,是提升美元地位和能源安全幷使沙特等OPEC国家获取能源利益的多赢机制。然而,随着美国页岩油技术应用且美国通过能源出口和沙特为首的产油国抢食,美国利用石油美元机制抢夺定价权。特别是美国对俄罗斯原油出口实施制裁,幷敦促沙特等产油国增加产量平抑全球油价后,沙特等国幷未遵从美国意志,这也使得石油美元价值陷入尴尬。加之中印等国成为举足轻重的石油消费国,打破石油美元通过人民币等进行结算符合沙特利益。
针对美国可能通过的NOPEC法案,沙特将中止沙美美元石油协议,甚至不排除禁止向美出口石油。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已经成为全球石油输出国,但沙特的威胁幷不在于石油,而在于石油美元机制破裂对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强烈冲击。更糟的是,无论是乌克兰危机还是其他全球不确定性事件,都会引发全球原油市场的波动,会对美元带来严重影响。
除了发展中国家基于避险的去美元和沙特维护石油利益的去美元,发达经济体也在通过开发加密货币的方式去美元中心化。据悉,日本、英国、加拿大、瑞士以及欧洲央行已共同组建一个联合开发加密货币的小组,期望通过加密货币绕开美元,形成加密货币为基础的多边贸易。
去美元中心化,既是美国滥用美元的结果,也和美式霸凌脱不了关系。美国将美元武器化的做法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逃离美元。在全球化时期,美元促进了全球贸易和金融交易,但是,现在美国出现反全球化的趋势,幷且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利用其掌握的国际金融交易系统对俄罗斯进行金融制裁,冻结其国家和企业财产。很多国家担心自己未来可能也会遭受美元打击,因此,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出现了各种绕开美元进行交易的方案。
人民币结算前景广阔<nextpage>
当美国成为全球化的领导者时,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确实发挥了重大积极作用。当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将美元武器化时,美元的建设性严重损减──而对国际金融秩序带来规则性剥夺的不确定性。虽然美元地位依然高居其他货币之上,但美元大厦的基础已经动摇。全球货币新秩序短期内或难以形成,但新的趋势已经初见雏形,发展中国家或抱团采取新的货币结算方式以规避美元,发达经济体也在筹谋新的国际货币机制。
只有坚守全球化理想,坚持开放共赢实践且有足够战略实力支撑的国家,才能在国际金融治理新秩序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就此而言,人民币前景广阔。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东方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